錢不夠用 滿亞法師談理財觀念
■ 口述:滿亞法師
整理:《琉璃坊》編輯部
我們人不瞭解我們所需要的其實非常有限,但是由於心靈的脆弱就以為我們需要追求一些東西。舉個例子,很多人喜歡吃加工的食物,比如薯片。馬鈴薯很便宜,但是做成薯片就很貴。你吃了感覺很渴,會容易疲倦,也會容易生病,這是禍不單行啊!其實,我們現代人不是追求真正的需要,而是追求讓自己更匱乏的一種罪受。
現在汽油很貴,大部分的人希望減少汽油的開銷,但我也可以不開銷,附近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日常用品,就不需要去到另一區去購買。你的汽油比以前貴,但是你的行程可以限制。所以我覺得現代人有很多的消費機會,但是最主要得看你的自主能力,看你要把錢花在哪裡。
人不認識自己
有時候我們打電話,花了很多的電話費,因為說很多嗦又無意義的話。那為什麼不省這個呢?有很多衣服穿在你的身上其實不適合,甚至你根本沒有能力買這些衣服,所以也不一定要擁有。反之,你穿在身上這件衣服讓你有自信,又負擔得起,那又何妨消費?我想說的不是錢不夠多,不是經濟有很大的負擔,而是很多人不認識自己。
從正面的角度來看,人可以淘汰產品,我不一定要擁有它,因為那是別人的需要,不是我的需要。但是有些人要擁有很多,那也不是他的真正需要,他是貪得無厭,為什麼無厭?因為他不知道他需要什麼,所以他一直追求。因此,好好地照顧我們的心,你知道你要什麼,你很容易就會知足。
付出不是負擔
以前,我們三代同堂、四代同堂,都住在一棟房子裡,但是現在一對夫妻擁有一棟房子,一個家庭擁有一輛車子,甚至更多,我們比以前更富有。與此同時,當我們提前擁有了這輛車子,我們不該付這些利息嗎?你不能把銀行的利息當成是負擔,你要把它當成一種回饋。利息像是在佈施,「謝謝你成就我,我賺來的錢撥一部分給你們,讓我容支,讓我提前擁有一輛車子、一棟房子,所以這就是一種佈施。
我們現代人多麼有福報,我們可以環遊世界,我們可以在幾個小時內輕易地來到另一個國家,一張提款卡就可以讓我們領到錢用,這些東西都是服務,都是人的薪水,我們是不是要多付一些手續費來回饋?
如果你用一種比較樂觀的方式來說,其實你每用的一分錢,你都會覺得自己很富有。現代人大都是:我要拿,不願意付出。我不要付停車場的費,我不要繳稅,我不要給人小費。他覺得給了就是壓力,給了就是負擔,我覺得有這種心態,是人的貪心所造成的。
我們現在一個家庭有兩份薪水,兒女還會有一份孝順的支持,政府還有福利,公司還有公積金,其實這是過去都沒有的。為什麼過去的人都甘之如飴呢?這代表現代人心理太貧乏,沒有施捨的心。
我已經足夠了
我鼓勵大家有這份認知:我們求學為的是有一技之長,因為我要加入這個人力市場,我要回饋這個社會。我得到太多了,房子不是我蓋的,水電不是我送的,道路不是我掃的,所有衣服鞋子都不是我做的,那我能夠做什麼?我在人力市場做一分付出,那我得一分薪水,我要和一切成就我、方便我的人分享。
現代人不願意和別人一樣付出,但是他希望和別人一樣得到。不要負擔老闆的風險,卻要和老闆得到一樣的利益。老闆的努力可能是24小時的,但是員工下班了,就放下手頭的工作。人的資質也不太一樣,有些人有把握機會的能力,會製造商機,所以他比較有能力賺更多的錢,但是有些人就沒有。因此,不要嫉妒,不要羨慕,也不要去對立,你會覺得:我已經足夠了。
如果你能夠這樣來看待財務,我覺得這個社會是很溫暖的。
滿亞法師簡介
美國德克薩斯州理工大學資訊管理碩士。1988年依止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出家、受戒。目前處於雲遊參學中。
法師曾於第49期接受《琉璃坊》訪問